明升体育

图片
您的位置:首页 >研究生教育>学位工作>详细内容

学位工作

2024年度明升体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30 14:24:4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总体概况

明升体育建校于 1956 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高等明升体育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5 个、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国家重点学科 4 个。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国医大师 4 人,全国名中医 5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5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3 人。明升体育坚持“育人为本,传承创新,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厚德 博学 精思 笃行”的校训精神,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服务“健康中国”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努力构建具有成中医风格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历经 60 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为本学位点建设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专业始于 1938 年四川省省立成都高级医事职业明升体育,是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中较早开启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

明升体育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积淀深厚,是国家教育部认证专业(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 年)、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点(2022 年)、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2019 年)、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品牌专业(2023 年)。2010 年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5 年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四川省高等明升体育“双一流”建设贡嘎学科计划培育学科(2023 年),ESI 全球最新排名位于0.3785%。学位点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临床医学思维仿真教学),首批国际慕课平台上线课程(外科学);拥有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等12 家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三级专科医院组成的临床规范化培训基地群,充分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需求。历经近 10 年建设发展,明升体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已形成 20 余个稳定的培养方向。学位点始终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国家卫生战略,人民大健康所需,依托明升体育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放射肿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难治性疼痛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等高水平临床实践平台,组建了以院士领衔-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临床实践创新团队,开展重大项目协作,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水平,助力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优秀人才的培养。

(一)招生情况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持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多元招生体系,调整招生类型和比例,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提高。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硕士研究生130人。招生方向如下:

1.妇产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计划生育以及生殖医学等方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功能调节和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研究。

特色与优势生殖内分泌理论为指导,围绕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及排卵障碍等问题,开展生殖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深入探索了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容受性调节的方法,以及对相关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血清、卵泡液中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分泌特点及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揭示了辅助生殖过程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

2.外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肝胆胰脾、胃与结直肠、甲状腺、疝、减重与糖尿病外科、泌尿外科等方向。

特色与优势:基于微创外科与多学科协作(MDT)理论,围绕肥胖症、2型糖尿病及复杂外科疾病等问题,开展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研究,开创了减重与代谢外科领域的新方向。通过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内镜、介入与超声等最新技术,实施多项高难度Ⅳ级手术,结合多学科专家团队的协作,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3.内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传染病和血液病等方向。

特色与优势:基于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围绕心血管疾病、慢性气道疾病、肺部肿瘤、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肾纤维化、慢性肾脏病骨与矿物质代谢、糖尿病及并发症、风湿免疫等问题,开展中医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的疾病研究,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向。通过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形成了在上述疾病领域的显著研究特色和优势。

4.儿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儿童哮喘、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最新儿科研究与康复治疗理论,围绕小儿支气管哮喘、手足口病、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轮状病毒性肠炎等问题,开展新生疾病诊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开创了儿童疾病综合治疗的新方向。同时,针对儿童康复、脑瘫、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发育障碍等疾病,展开了深入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旨在为患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5.骨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脊柱外科相关临床研究、关节外科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创伤骨科相关临床研究等方向。

特色与优势:基于国际先进的AO理论和内固定技术,围绕骨盆和四肢骨折等问题,开展骨骼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断引入新技术和设备,如导航辅助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等,以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运动功能并有效减轻了疼痛。

6.老年医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肌少症相关外泌体microRNA参与认知功能障碍、基于肌源性外泌体(Mu-EVs)介导的凋亡衰老信号通路在认知障碍病理变化的机制研究。

特色与优势:依托“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聚焦社会人口老龄化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老年管理“长照”新模式。围绕老年共病及慢病管理、老年危重症早期风险预警与干预、高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管理、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等问题,开展老年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创了老年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治的新方向。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建设了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区域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老年疾病管理模式,推广老年特色先进技术至基层单位,旨在全面提升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7.神经病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脑血管疾病方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脑血管狭窄、颅内动脉瘤等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开颅治疗等。

特色与优势:依托“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探索和应用,形成了心脑血管与神经康复临床基础研究的特色研究方向。围绕脑卒中的溶栓、取栓、动脉瘤栓塞或手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及CEA等手术治疗问题,开展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TCDMRICTADSA等脑血管病影像评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研究成果,对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实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本研究团队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了针对病因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8.皮肤病与性病学

主要研究领域:免疫性皮肤病、传染性性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围绕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各种性传播疾病及相关疾病的病因、传播流行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通过整合中西医的优势资源,探索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性传播疾病防治策略,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社会负担。

9.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惊恐障碍、焦虑障碍、老年失眠症、重度抑郁症与自杀风险等精神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认知行为治疗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围绕惊恐障碍的生理机制及心理干预效果等问题,开展跨学科融合研究。通过分析惊恐障碍患者HPA轴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水平变化,探索心理干预措施对生理机制的具体影响,为制定个体化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案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10.临床检验诊断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鉴定免疫学检验、血液肿瘤的整合诊断(形态学、流式、核型、分子生物学),并进行相关的分子病理研究,疾病实验诊断研究。

特色与优势:围绕肿瘤生物治疗、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NK细胞活性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白血病的基因诊断与分型等问题,开展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依托“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疾病分子检测四川省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化对上述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探索更为有效的诊疗策略。

11.眼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领域涵盖退化性视网膜、视神经眼病的高级视中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儿童眼底疾病的细胞功能及形态学基础和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临床与人工智能融合理论,围绕小儿眼底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少年近视防控、高度近视的筛查与治疗等问题,开展眼科疾病研究。在此基础上,合作研发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相应的治疗装置。

12.耳鼻咽喉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耳鼻咽喉变态反应性疾病、嗓音疾病、鼻窦炎基础与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依托明升体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五官科学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科优势,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头颈外科的研究特色,在耳鼻咽喉变态反应(过敏)、嗓音疾病、鼻窦炎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向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并将相关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和继续教育培训。

13.肿瘤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肺癌全周期精准诊治服务模式研究、基于分级诊疗的胃肠道肿瘤全程干预模式研究、3D打印与肿瘤免疫微环境、人工智能精准肿瘤治疗和耐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以国家重点临床专科肿瘤学为基础,依托“国家难治性癌痛规范化诊疗基地、成都市肿瘤防治所”,持续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筑牢“三早”防线,创建院内安宁缓和病房模式,围绕肿瘤“三早”筑牢健康防线,为重大疾病防治贡献“成中医力量”。参与编撰专家共识2个,以肺癌、消化道肿瘤和乳腺癌为突破方向,在肿瘤发病机制与精准诊疗研究、肿瘤化疗/免疫治疗抵抗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与优势。

14.放射肿瘤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精准医疗与多模态影像引导的放疗理论,围绕肺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的放疗与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等问题,开展肿瘤治疗研究。通过使用容积影像多模式引导的高强度加速器精准放疗系统,深入研究其在多种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肿瘤定位的精确度,高效杀灭癌细胞,同时减少治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一研究方向展现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和临床价值。

15.放射影像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检测与疗效评估、MRI预测针灸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反应、疑难脑血管疾病的放射影像学基础和应用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影像组学与多模态成像融合理论,围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检测与疗效评估、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评估、孤立性脑转移瘤与胶质母细胞瘤多模型联合应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RI影像组学评估,开展神经和肿瘤疾病的精准诊疗研究。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辅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16.临床病理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涵盖肿瘤病理诊断、分子病理检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TCs)及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与人工智能(AI)技术融合的理论,围绕多种实体瘤中免疫及靶向治疗疗效相关性、AI辅助病理图像识别及诊断思维模型构建等问题,开展肿瘤精准医疗研究。探索了CTCsctDNA在肿瘤个性化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AI图像处理系统提高了住院医师的病理图像识别能力和病理诊断水平,为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肿瘤诊疗提供了重要支持,在国内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17.麻醉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可视化技术在手术麻醉及疼痛诊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在围术期器官保护中的应用等。

特色与优势: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围绕围术期镇痛及疼痛诊疗等问题,开展可视化在麻醉手术及疼痛诊疗中的应用,开创可视化在麻醉领域研究新方向。

18.急诊医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基于人工智能实现危重症患者白蛋白精准治疗、基于数字孪生(DigitalTwin)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精准治疗模式研究和基于急诊急救大数据的突发传染病医防结合预警机制研究等方面。

特色与优势:依托多个国家级救治中心和强大的教学与培训网络,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开展呼吸危重症、中毒危重症、高原病、重症感染脓毒症及ECMO患者救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多次重大灾害救援中表现出色,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引领行业发展。

19.全科医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老年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常见病综合管理等相关临床研究等方向。

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以市(州)全科医学培训基地为依托、县级综合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共同参与的培训体系,建成全省197个临床培训基地,300余个基层实践教学基地,为四川培训全科医生27440人,为基地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及管理人员7000余名,培训社区护士9000余人,与美国国际全科医学教育联盟(IPCEA)合作,连续举办十二届中美(四川)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师资培训班,培养国际化全科医学骨干师资325人次,开展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超声医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超声造影对糖尿病足微血管损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球部壁面剪切应力的影响因素、超声技术在针灸经络中的应用与推广基础和临床研究。

特色与优势:基于超声影像与多模态成像技术融合技术,围绕TIPS手术中实时三维超声对肝内血管成像、超声心动图联合冠脉造影对心肌梗死区域与二尖瓣反流的评估、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左室整体功能的相关性、多超声造影微循环灌注对糖尿病高危足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开展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像学研究。

21.重症医学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涵盖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改良、安置及重症营养的研究、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通过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在重症领域进行应用研究。

特色与优势:依托“四川省重症区域医疗中心(成德眉资阿区域)”,基于重症营养理论,围绕空肠营养管安置等问题,开展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管改良、精准安置及重症营养策略研究,开创重症疾病营养支持研究新方向。聚焦提升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探索个性化营养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构建跨学科合作平台,推动重症营养领域创新发展。

(二)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4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完成92名硕士毕业生答辩及学位审核、档案归档、授位工作。2024年共毕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92人,授予专业硕士学位92人。

(三)就业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帮扶措施,在减轻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2024年毕业硕士研究生92名,就业82人,就业率为89.13%,就业单位包含三级甲等医院、医学院校等专业对口单位,就业质量较高。

(四)导师选拔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在2024年根据明升体育相关文件精神,优化导师遴选条件,壮大导师队伍,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遴选质量。经个人申报、学位点学位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2024年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56人,目前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374人,覆盖临床医学21个二级学科。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述,明升体育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全面形成思政教育的系统观。坚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明升体育将研究生思政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环节、学习平台逐步实现有机结合,形成思政教育协同发力、合力并进的良好局面,营造积极热烈的思政教育校园氛围、社会氛围。

二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大思政课”格局,真正提高思政课育人的质量和成效。明升体育成立“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脉络、理论内涵及建设路径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弘扬路径,充分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特色,深入挖掘医学位点校思政元素,在思政小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在社会大课堂中积累思政素材,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三是实现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相融合。坚持将思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通"双结合"育人模式(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切实增强青年学子对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深刻认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凝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青春力量。组建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实施常态化基层义诊服务,构建"思政教育-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机制。通过创新实践教育形式,使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在服务奉献中强化使命担当,为培养新时代堪当大任的医学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二)研究生党建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学位点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进一步夯实组织根基,吸纳优秀研究生党员参与管理工作,研究生支部书记由研究生专职辅导员担任,支委会成员均由支部研究生担任。各支部成员均参与到学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在服务师生、协助基地医院管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2024年度,研究生党支部共开展11次组织生活会,通过多种形式深化党员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师生党员赴贵州遵义开展党纪教育学习专题培训二是由学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新质生产力”等专题党课;三是在多家基地医院创新开展"医心向党,医科青年学先锋铸党性"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实地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引导其直观了解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切实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党课学习与实地研学相贯通的立体化主题党日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专创融合、五位一体”的第二课堂体系推进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形成了杏林之春、杏林之夏、杏林之星、杏林之光和杏林大讲堂“五位一体”“杏林”系列活动体系。开展“青春杏林之强基、领航、成才、创新、正风”五项计划,为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活动提供保障。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构建研究生多维度管理模式。强化“明升体育-学位点-基地-学科”“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三个管理服务体系,针对研究生日常管理、党团建设、评先评优、奖贷助勤、心理健康教育等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或措施。二是加强研究生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关注各类学生心理需求,建立关心关爱学生台账,畅通诉求反馈渠道,第一时间给予特殊帮扶与关爱,指定专人进行帮扶各类困难学生,切实做好常态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是搭建研究生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集QQ、微信、钉钉、网站于一体的研究生融媒体平台,弘扬主流价值观,占领意识形态新阵地。

(五)夯实“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育人主阵地

学位点通过开展“我与书记有约”“院长与你面对面”“红色观影活动”“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医心向党,医科青年学先锋铸党性主题党日活动”等系列品牌活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定时推送明升体育“飞说微语”等思政微信公众号精选内容,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学位点研究生培养工作始终遵循全面发展,融合创新”的教育理念,围绕“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精准化执行,强化导师能力提升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术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按照明升体育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及《明升体育研究生课程开课、考核和成绩管理办法》等要求,充分考虑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建立多元综合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必修课作为基础核心,专业基础课作为多元拓展的课程架构。为保证研究生课程质量所有课程均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承担。2024年度共开设专业课21门,包括《内科学研究与诊治进展》《老年病学研究与诊治进展》《外科学研究与诊断治疗》等。开设公共课5门,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等。开设专业基础课11门,包括《循证医学基础》《医学文献检索与网络利用》《临床技能操作实训》等。

(二)导师培训情况

学位点致力于突破传统单一学术指标的选聘局限,将临床实践能力与专业带教能力纳入核心评估要素,实现学术、临床、教学多维度融合的选聘模式,选拔出真正适应“新医科”需求的复合型导师人才。针对新聘导师和已聘导师,学位点开展新遴选导师入选培训会导师定期培训会。培训内容围绕如何全方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包括:讲评培养质量报告、学习规章制度、导师经验交流,其他如研讨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并邀请优秀研究生导师进行分享

(三)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按照明升体育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责任分工方案要求以及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学位点常态化开展各类师德师风宣讲活动8次。校领导带头宣讲“坚守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明升体育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 、学位点组织学习《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活动。通过教职工大会、二级中心组学习、支部组织生活会、教研室活动等形式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对违背职业行为的教师启动调查程序,调查属实者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在教师中起到警示作用,进一步提升职业行为和师德师风的底线意识。

学位点通过强化微信平台建设,加强对学术讲座、社团、学位点媒体的管理,对重大敏感问题及时处置和掌控并及时上报,确保师生政治安全,形成良好网络文化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四)学术训练情况

为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鼓励研究生积极投身科研与实践,明升体育设立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赴国(境)外访学与学术交流特设专项经费对研究生高水平成果进行奖励。明升体育和学位点为研究生培养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创新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提供多形式学术训练条件,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设计和实施踊跃参加学术交流,为未来学术方向及科研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92篇,其中SCI论文12篇,最高影响因子8.5。6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荣获高水平成果奖励。

(五)研究生奖助情况

根据《成中医研究生函〔2024〕18号关于做好2024年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工作的通知》,学位点开展了2024年度研究生评优评奖工作。其中荣获2024年明升体育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4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0人,荣获四川省优秀硕士毕业生荣誉称号1人;荣获2024年明升体育优秀研究生干部荣誉称号2人;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7人;荣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9人,二等奖43人,三等奖70人。全年共有165人次获校级表彰奖励,累计发放奖学金119余万元。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国家标准,所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国家助学金。2024年,共获资助372人次,合计金额223.2万元。无固定收入研究生助学金总覆盖率为100%。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明升体育对学位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招生、培养、毕业等各环节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方案2024年学位点接受了周期性合格评估校外专家现场检查,进一步查找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整改方案,为推进明升体育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

1.强化学术能力审核,严把导师选聘关口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按照岗位需求、自愿申请、设定标准、保证质量的要求,以学术水平和能力为重点考察标准,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申请人获得导师资格、通过招生资格审查,经培训后方可招生。出台《明升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及管理办法》《明升体育增列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关于聘任青基项目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暂行办法》,明确了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遴选程序,遴选过程严格审核程序,采取三级审核制度:一级是个人提出申请;二级是学位授权点学位分委员会审核,审核要点为个人研究方向的特色、在研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可支配的科研经费等;三级是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根据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高低、学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学术梯队建设需要、年度招生计划指标等,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作终审通过。

2.孵化学科研究平台,提升学位点发展势能

通过校院协同机制,依托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建成了省内领先的医学研究与转化中心、具有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的生物样本库、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引进中国工程院吉训明院士团队,成立明升体育临床医学转化研究院,着力推动学位点高质量建设与内涵式发展,为学位点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2024年学位点教师共新立项科研项目79项,新增立项科研经费合计2103.8万元,其中纵向经1702.8 万元,横向经费401.0 万元发表科研论文98余篇;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项10项。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对标竞进,继续组织和推进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健全内部质量管理体系。2024年完成教学督导、开题督导、预答辩督导、答辩督导等工作。在国家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中,全部通过。2024年顺利接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校外专家进校评审。通过评估和分析,学位点目前还存在导师师资力量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学术训练和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专业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质化”需进一步推进。

六、改进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引进高层次教师,产出高水平成果;通过政策倾斜和保障措施,加强导师的培训、交流,强化导师的管理和督导,对导师实行年度考核,动态遴选,进一步提升导师科研能力与带教水平。

2.提高生专业素养

强化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构建守正创新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符合临床医学要求,持续改进课程教学,建设一批与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相关的研究生精品课程,鼓励学科交叉培养,鼓励研究生跨校、跨学科选修高水平课程。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自选课题的研究,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指导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国际研究前沿接轨。加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国际化视野。

3.质量控制体系

持续推进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督导工作,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全面使用第三方平台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阅。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细化规范答辩流程,细分压实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各级职责,保障硕士论文抽检合格率达100%。

    综上所述,学位点将继续按照国家、四川省以及明升体育最新出台的系列文件要求,严制度,抓落实,保质量,切实增强导师立德树人培养观和研究生科研诚信意识,确保明升体育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服务明升体育“双一”学科高校建设。


终审:研究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