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以来,明升体育广大师生员工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深入学习并热议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成就、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师生们对未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充满信心,对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充满期待,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明升体育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事处副部长/副处长、副明升体育 游宇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等内容,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新要求。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把握时代脉搏,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争上游、事业创一流”工作理念,对标明升体育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目标,深入调研思考明升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以“愿为、敢为、勤为、善为”四为之精神,努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落实好“十五五”师资队伍规划工作,为明升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引育更多优秀人才,助力明升体育为教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 副部长/副处长 杜娟
透过“两会”看教育,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擘画了教育强国“高精地图”,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锚定了教育未来方向,“两会”代表开出的教育“良方”引发热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教育强国磅礴大势,坚定“强国有我”自觉并不懈奋斗。一是深耕育人沃土,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为指引,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全场景,让大学生中国式现代化火热实践中触摸家国脉动,在民族复兴浪潮里激荡报国豪情?;二是构筑育人生态,以“五育并举”为经纬,编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关注身心健康,促进心理韧性成长?;三是引领就业价值,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明升体育 姜岑
今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其中教育、科技、人才的议题在医学教育领域掀起热议。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内容,为高等教育指明全新方向,凸显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紧迫性。怀进鹏部长在“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将从制度机制创新、推出专项行动、推进试点探索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医学教育带来重大机遇。
当下,我们身处数字时代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医学教育变革迫在眉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刻不容缓。身为中医药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多措并举。其一,大力开展教师数字能力培训,邀请专家传授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助力教师掌握新技术与新方法,围绕OBE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汇的多元教育模式。其二,鼓励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研究,借助大模型、图像识别等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形成可推广的成果。其三,在传承型人才培养上,运用数字化手段挖掘整理中医药经典古籍、名医经验与临床案例,提升传承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望未来,我们定会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机遇,为培养面向未来的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明升体育 王儒芳
报告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举措为高校育人指明方向,在明升体育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心理人”,我将积极配合明升体育深化"心理育人"工程,推进课程全覆盖、咨询全天候、干预全链条,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同时,我和全体心理学教研室教师将积极探索AI辅助心理健康教学、虚拟实训等模式,以技术赋能因材施教。要立足岗位落实"两会"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产教融合深化、就业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基层智慧与实践力量。
基础医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师/心理学专业师生融合党支部书记、副明升体育 陈玉兰
“两会”召开,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
作为“教育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作为“心理人”,我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三处提到了心理健康。涉及教育的版块里,有一句话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版块中,有“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另外在社会稳定的版块中,有“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各民主党派中央、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从心理健康的筛查、监测、预防和干预等方面工作提出了许多思考和建议,以期多措并举构建心理健康协同机制,多方共促营造心理健康良好氛围。这些提案让我们看到国家对心理的重视与关注,也感受到心理事业发展的责任。
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中药化学系副主任、明升体育 李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举措,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医药高校教师,既要深耕古籍,也要探索中药现代化、智能中医诊疗等前沿领域,让古老中医药学焕发新活力。未来积极致力于中医药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课程的建设,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培养既能“把脉开方”又能“解码基因”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让岐黄之术更好服务基层民生。“两会”让杏林师生更加坚定扎根中国大地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共同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的智慧与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明升体育 阳斌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蓬勃活力和美好前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提出要构建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并明确要求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这不仅是对广大教师的极大鼓舞,更是对整个教育行业的鞭策和激励。《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这份纲要不仅明确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从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到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再到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每一个方面都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全面规划和部署。纲要的出台,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教育迈向世界前列的希望和可能。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老师,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明升体育 苏森森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首次明确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提出“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这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将教育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部署。大会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高度契合。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用鲜活案例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八大体系”为基本架构,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明确了“路线图”。特别是提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要求高校深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这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思政课教学要在内容上下大功夫,并客观、科学地认识和辨析多元文化思潮,通过加强跨学科交流、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与动力。
智能医学学院副明升体育、高级辅导员 施明毅
2025年全国“两会”为教育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作为一名来自智能医学院的基层辅导员,我备受鼓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两会”精神,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一是做好学生价值引领。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两会”精神融入学生工作,用好红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二是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关注AI赋能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聚焦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及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得荣县奔都村驻村第一书记 罗晓文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全国人民关注,世界的目光也聚焦中国、聚焦北京。我每年都非常关注全国“两会”盛况,今年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收看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受益良多。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去年工作成绩,深入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科学确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谋划部署今年重点工作任务,是一个主题鲜明、鼓舞干劲的好报告。作为一名驻村干部,我重点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安排部署,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驻村干部也将要轮换,但自己不会停步、不会松劲、不会歇气,要坚持干字当头、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切实按照明升体育党委行政、得荣县委县政府和奔都乡的安排部署,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 突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两个持续”、“四个着力”,调研好、编制好、实施好今年定点帮扶工作要点计划,在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三个方面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在“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方面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得荣县甲音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正熙
我认真学习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其中“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内容,结合一年以来的驻村工作经历,对产业发展、乡村治理、防止返贫等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1年,也是自己驻村帮扶的最后1年。我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有关决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比如,充分发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积极推进树椒和藏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持续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增强村民内生动力,助力农户移风易俗,引导全体村民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 郭保君
作为新时代中医学子,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部署让我备受鼓舞。此次“两会”聚焦“教育强国”目标,“教育公平与学科创新”“科技赋能中医药现代化”等议题引发热议,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也让我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首先,教育政策的革新为中医学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今年多所中医药大学取消科目限制,允许文理科生跨学科报考,不仅拓宽了生源渠道,更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为培养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其次,AI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成为亮点,中医药教育正迎来历史性变革。例如,AI技术被纳入中医经典课程开发,通过智能系统解析《黄帝内经》等典籍,让古籍学习更高效。这种“守正创新”的教育模式,让我们既能扎根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真正夯实了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根基。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夯实理论基础,积极参与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贡献青春力量!
临床医学院中医学2022级3班本科生 张和
作为明升体育临床医学院学生,我聚焦关注“两会”中中医药振兴、基层医疗及青年使命三大主题,深感责任与机遇并存。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中医药创新发展”,《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推进令人振奋。明升体育重楼药效物质合成生物学研究、步长制药“智能+中医药”模式等实践启示我们:传承需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未来应着力中药智能制药、质量控制等方向,以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医学,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两会”热议基层医疗,超五成民众期待“家门口”优质中医药服务。明升体育附属医院德阳分院建设印证了资源下沉的重要性。作为准临床医生,我决心夯实中西医知识,践行“治未病”理念,用中医药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让传统医学真正惠及民生。就业优先政策与明升体育“远志”“千里光”计划相呼应,引导青年以平实之心择业。中医药振兴既需科研突破,更需人才扎根基层。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秉持医者仁心,锤炼科技素养,在传承创新中担当使命,为健康中国注入青春力量。
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党员、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中药资源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李勇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令人振奋。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对报告中提到的教育领域成就深感自豪,更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和科研经历,从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视角谈一下心得体会。一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培根铸魂的“立体化工程”。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论述一脉相承。我深刻体会到,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正以“系统性思维”打破学段壁垒。例如,我所在的药学院与温江区多个中小学联合开展“红色基因进校园”项目,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实践调研等形式实现思政教育“阶梯式贯通”。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我的导师常言:“为人师者,当以‘心’育人。”近年来,我见证了国家通过“优师计划”“国培项目”等提升教师能力的扎实举措。例如,我院实施的“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成效显著,新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度提升。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深刻认识到,“四有”好老师不仅需学术过硬,更需涵养教育家精神。三是使命在肩:争做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接力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博士研究生,我既是一名受益者,更应是一名贡献者。我将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深耕科研,在中医药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积极参与生产科研实践,用前沿技术助力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正如《纲要》所呼吁:“青年学者当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必将由美好蓝图转化为壮美现实。
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药学2024级2班本科生 杨骏玮
当全国“两会”的教育之声在时代的浪潮中回荡,如同一束耀眼的光,照亮了教育发展的前行之路,让我感慨万千。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教育改革发展所展现出的决心和力度,也让我深感振奋。看到国家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扩优提质,为每个孩子创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环境,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经历。曾经,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差距,让许多怀揣梦想的孩子望而却步。如今,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让优质教育资源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教育公平的伟大实践,也是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布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会”教育内容中极为温暖的一部分,显示了政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生们面临着学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作为大学生,我们也要主动利用明升体育提供的心理健康资源,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让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两会”关于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的出台,如同一幅宏伟的教育蓝图。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在其中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与未来,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我将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我,在未来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 姜泽飞
在全国“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以详实数据展现发展成就,以系统思维谋划战略布局,特别是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医药工作标注了航向。作为针灸推拿学博士生,我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定力,更清醒认识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时代要求。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将立足针灸学科特色,既深入挖掘《灵枢》等典籍中的学术精髓,又积极进行临床实践。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青年学子必将以“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为使命,在守正创新中彰显针灸疗法的独特价值,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东方智慧。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2022级本科生 徐泊钰
作为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学生,对“两会”的胜利召开感到无比振奋,我认真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让我看到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与清晰规划,我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充满信心。同时我也会持续关注教育强国内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针灸推拿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针灸推拿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身为学生党员,我也将积极践行党员责任,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在传承传统医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带动身边同学,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教育政策,以青春之力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23级研究生 谭潇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不仅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擘画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蓝图,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印发,标志着我国教育发展迈入系统性、前瞻性布局的新阶段。纲要紧扣“公平”与“质量”两大主线,既强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又聚焦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与师德师风建设,体现了“以教育公平夯实社会公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教育是强国崛起的“先导力量”,需以创新驱动为人才支撑赋能,这一理念在纲要中转化为“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展现了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深远意义。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今年“两会”教育议题的“热”,折射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与质量的“盼”,而教育改革的“实”,则需以制度创新回应时代之问,以理论深度滋养实践温度。未来,我们当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洪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让教育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基石、民族复兴的引擎。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23级研究生 舒雯雯
作为一名受益于国家系统教育的研究生,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出台,让我真切感受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温度和力量,精准回应着学生们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站在“十四五”承前启后的新起点,拥有学生和兼职教师的双重身份的我,深知教育强国的蓝图需要每一个人的接续奋斗。未来,作为一名学生,我将以奋斗者的姿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奋斗;同时作为一名兼职老师,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传递这份热忱与信念,与万千青年同行,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